探索兵马俑的神秘主人到底是谁
秦兵马俑的主人到底是谁?
知道中国的都知道秦朝,知道秦朝的都知道秦始皇,知道秦始皇的也就都知道兵马俑。在对秦始皇陵的考古发掘中,一个让全世界惊叹的奇迹出现了—秦始皇陵内竟然有一支埋藏了两千多年的地下军,这支地下军队被称为“秦兵马俑”。秦始皇就是这支军队的主人似乎是毫无疑义的事情,但事实果真是这样吗?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代帝王陵中规模最大、埋藏宝物最多的一座陵园。早在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刚刚即位就开始动工修建陵墓,直至公元前210年入葬,陵墓的修建工程长达三十七年,用工最多时达七十余万人。通过考古勘探,秦始皇陵已发现各种陪葬坑、陪葬墓及修陵人员的墓葬五百余座。陪葬坑中比较重要的有兵马俑坑、铜车马坑、马厩坑、珍禽异兽坑等。目前公开展览的兵马俑更是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1974年2月,在陕西临潼县城东距离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处,西杨村村民杨志发在打井时偶然挖出了一个与真人真马一样大小的兵马俑。随后考古些进行了发掘,竟然发现了一个让世人惊叹的奇迹—秦始皇陵内埋藏着一支地下军队!这支陶质军队共有武士俑和兵马俑共计八千多个,分为将军俑、铠甲俑、跪射俑,排列成阵,气势状观。
关于兵马俑的主人问题,一直以来,兵马俑都被人们认为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是随着研究的发展,学者们对此提出了异议长期关注、研究兵马俑的建筑学家陈景元提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观点:秦始皇死后葬在河北而非骊山,兵马俑的主人不是秦始皇,而是秦始皇的高祖母秦宣太后。
陈景元这一观点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论证的:
第一秦始皇在出巡途中死于邢台的,假如灵柩要运回西安只有两条道路:一条是向南过黄河到洛阳再到西安,另一条是向西经井陉,过娘子关到太原,再向北到包头转至西安。陈景元在实地考察中发现,无论走哪条路,道路关口的宽度都不及当时皇帝灵车规格的车轮轨距。假如是靠人力抬着重达万斤的灵柩的话,那么尸体的腐烂程度一定很高,不可能达到赵高、李斯为“篡党夺权”而“秘不发丧”的要求。陈景元提出,秦始皇的尸骨其实是出不了河北省的,即使到了骊山,也只能做个衣冠冢。
第二今人认为秦始皇葬于骊山脚下,最主要依据是《史记》的记载,然而《史记》中对秦始皇陵的描述是不可靠的。根据对阿房宫遗址的发掘证明阿房宫压根就没有建成,更没有火烧阿房宫一说,从这点来看,《史记》的记载是有差错的,而且骊山上洪水严重,几乎每隔三年就会下一场暴雨,开挖的地宫不可能不顾积水而在秦始皇生前几十年就预修。司马迁写秦始皇建皇陵是为了影射汉武帝建茂陵,未必真有其事。
第三即使骊山脚下真是秦始皇陵,兵马俑就是秦始皇陪葬品的说法也值得商榷,兵马俑更有可能是秦始皇的高祖母秦宣太后的陪葬品。这一观点最直接的证据是俑坑里几乎所有的武士俑从上到下身穿艳,与秦王朝的尚黑制度有显著差别,而且俑坑里不少秦俑的头顶梳有苗裔楚人特有的、偏于一侧的歪髻,而秦宣太后就是楚人。
此外,在陶俑身上还刻有一个“芈”字,与当年发掘的阿房宫“北词”遗址中的“芈”字相似。阿房宫由秦惠文王始建,而宣太后芈氏,即是秦惠文王的妃子。
一些考古学家认为,陈景元的质疑不能说完全没有根据,确实值得秦始皇和兵马俑的研究者在今后的研究中有目的地深入探讨。但是,陈景元的观点想象成分居多,理由不充分,并不能完全令人信服。
关于秦始皇尸体从河北运回西安,史书上记载“六月封于沙丘,九月归葬咸阳”,尸体腐烂是肯定的,所以历史上也有关于在归途的车队里放上鲍鱼“以乱其臭”的说法。骊山陵墓的确是秦朝的陵墓,而且从秦俑的规格和投入的人力、物力角度衡量,它应该是千古一帝的随葬规格。秦宣太后时期,恐怕还没有如此强盛的国力来制造这样规模的兵马俑以满足自己的奢望。即便果真能够拥有这样的陪葬,那么秦宣太后的陵墓又在哪呢?
在世人的观念中,最容易被人接受的观点无疑是兵马俑属于秦始皇。但是,能够被接受不一定就代表着是历史的真相。关于兵马俑的真正归属,现在的史料记载也很难解释清楚,所以只好寄希望于以后考古材料的发现了,但愿历史的真相在不久的将来会水落石出。
兵马俑的主人到底是谁呢?
陈景元的研究结果是:秦俑坑的真正主人,是曾经统治秦国达41年之久的秦宣太后。陈提出,包括阿房宫、陵址附近出土的铜车马都非秦始皇时期。该书也是陈先生经过30多年的努力和争取,终于获准在内地正式出版的一部秦俑研究专著。其实,这是一本严肃的学术类书,并非噱头和炒作。
陈先生从1974年,兵马俑被发现开始说起。“1974年3月29日,陕西省临潼县骊山北麓,西距秦始皇陵2公里处”,西杨村打旱井的农民挖出“瓦爷”,于是,在“只有70%的把握下”,或则是在“先定性,再挖掘”的特定环境下,秦俑被定性为“秦始皇兵马俑”。学术争鸣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只有在不断地争鸣中,我们才能更接近历史。
书中陈列了60多条观点来分析并非“秦始皇兵马俑”。其中于我比较信服的有这么几条:
第一,皇陵的建筑工程角度。秦始皇陵坐北朝南,即背靠骊山,面向开阔的渭河,按照建筑学,其主神道应在北边。而挖掘的兵马俑坑在皇陵的东边,不符合古代帝陵的建筑风格。
第二,兵队和战车、战马。持俑坑为秦始皇兵马俑的定论是:“这是一个行伍整齐、组织严密的庞大军队。再现了秦始皇千里驰骋,南征北战,统一中国的雄伟壮丽图景。”而反方的研究结论是:秦俑并非真正意思上的军阵。一号坑整齐排列7000多名武士俑,二号坑几百号俑,三号坑为空坑。不符合古代“五师为军”,也即12500人为一个军的标准,称不上军阵。且士兵无盔无甲,缺少作战基本装备;俑坑的车不是实战的战车,俑坑的马也不符合战车用马和骑兵用马的标准。“这是一支赤手空拳的部队。”
第三,兵器。俑坑出土的剑、戈、矛之类的兵器均为青铜兵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下令收缴全国所有铜制兵器,所以秦始皇时期,谁再拥有青铜兵器,那就是一种严重违抗君命的犯上行为;而铁制兵器,在战国时期使用已经十分普遍,并正式装备了各国的作战部队。
第四,服饰和头髻。俑坑中将士俑服装以红、紫色为多,秦王朝“尚黑”,楚人才“尚赤”;俑坑中将士都梳歪髻,而“土人结髻于右,汉种结髻于中”,与秦王朝国情不符。